尿毒症放弃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显著痛苦。尿毒症患者放弃治疗后的痛苦程度主要与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心血管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相关。
1、毒素蓄积:
肾脏功能丧失后,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排出,血液中尿毒素水平持续升高。高浓度尿毒素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顽固性皮肤瘙痒、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瘙痒可能持续数周,严重者出现抓痕感染;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速恶病质形成。
2、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衰竭后钾离子排泄障碍,血钾浓度超过6.5mmol/L时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高磷血症会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低钙血症可能导致手足抽搐,这些电解质失衡症状会进行性加重且难以自行缓解。
3、心血管损害:
尿毒症毒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约80%未治疗患者会出现尿毒症性心包炎,表现为持续性胸痛、端坐呼吸。体液潴留导致高血压危象和急性肺水肿,晚期可能出现心包填塞,这些心血管并发症是未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神经系统症状:
尿毒症脑病通常在放弃治疗2-3周后出现,初期表现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进展期出现肌阵挛、扑翼样震颤,终末期可能发生癫痫大发作或昏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双下肢烧灼样疼痛,夜间症状加重,止痛药物往往难以奏效。
5、生活质量下降: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将逐渐丧失自理能力,需长期卧床。贫血导致活动耐力严重下降,轻微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但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终末期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日至数周。
对于无法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的患者,建议通过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控制每日饮水量、保持皮肤清洁等方式缓解症状。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可延缓氮质血症进展,但需注意避免营养不良。适度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疼痛管理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末期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临终关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