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典型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数据,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1. 临床表现
典型三联征包括贫血(血红蛋白500 U/L),结合珠蛋白降低。尿常规显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检查可见血尿素氮和肌酐上升。补体因子H、I或B基因检测适用于非典型HUS疑似病例。
3. 鉴别诊断
需排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系统性红斑狼疮。ADAMTS13活性检测(>10%可排除TTP)、凝血功能检查(DIC患者PT延长)及抗核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
4. 病理学确认
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内皮细胞肿胀,但急性期通常避免活检。结肠活检可发现志贺毒素导致的黏膜损伤,适用于腹泻相关HUS。
5. 治疗原则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浓缩红细胞)、透析(血肌酐>354 μmol/L时)。典型HUS以对症为主,非典型HUS需早期血浆置换或依库珠单抗(补体抑制剂)。抗生素慎用于腹泻型HUS,可能增加毒素释放。
早期识别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对预后至关重要,尤其是儿童和补体异常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尿量减少伴腹泻时,应立即就医完善溶血相关检查。规范治疗下,典型HUS肾功能恢复率可达70%,但非典型HUS需长期监测补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