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主要反映肾功能异常,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高血压或糖尿病并发症。控制需从病因治疗、饮食调整和药物干预三方面入手。
1. 慢性肾病是肌酐升高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会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控制原发病是关键,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常用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ARB类(如缬沙坦)和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
2. 急性肾损伤可能由脱水、感染或肾毒性药物引起。及时补液纠正脱水,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严重病例需短期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3. 饮食管理对控制肌酐至关重要。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避免加工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g,可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
4. 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肾功能保护。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每日尿量1500-2000ml,避免憋尿。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重肾血管收缩。
肌酐升高需要系统评估和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除医疗干预外,患者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每日血压、血糖和用药情况。出现水肿、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功能保护是长期过程,需要医患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