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季节性流行等特点,防治需采取疫苗接种、药物干预及日常防护等综合措施。

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在密闭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暴发聚集性疫情。患者发病前1天至症状消失后5天均具传染性,儿童排毒期可达10天以上。防治需隔离患者、加强通风消毒,接触者佩戴口罩。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伴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全身症状更显著,病程5-7天,部分患者咳嗽乏力可持续2周。确诊需结合病原学检测,早期使用奥司他韦颗粒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缩短病程。
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漂移或转换,导致季节性流行或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预测病毒株并更新疫苗组分。接种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建议重点人群每年接种,疫苗保护期6-8个月。现有疫苗对禽流感等新亚型防护有限。

高危人群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慢性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及老人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
流行季节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出现症状后居家休息,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医疗机构可对密接者预防性使用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等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流感流行期间需保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疲劳。家庭可备置体温计、退热药和口罩等物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落实晨检制度,发现聚集病例及时报告疾控部门。高危人群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避免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