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需重点关注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环境消毒、增强免疫力和避免接触传染源。主要有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密集场所等措施。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或减轻症状严重程度。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1-2天自行缓解。对鸡蛋严重过敏者需谨慎接种。
接触传播是流感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或接触公共物品后。医用外科口罩能阻隔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或照顾患者时应规范佩戴。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鼻口,咳嗽时用肘部遮挡。
密闭环境易造成病毒积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辅助降低空气中病毒载量。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学校、办公室等集体场所需加强公共区域消毒频次。

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如鱼类、柑橘类水果和坚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保证7-8小时睡眠,长期压力过大会降低淋巴细胞活性。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呼吸道防御屏障。
流感流行期尽量减少前往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居家隔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家庭成员患病需分餐饮食,患者衣物应单独清洗。医疗机构就诊时尽量错峰,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预防流感需要建立多层次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诱发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慢性病患者应规律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儿童和老人可考虑补充维生素D。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通过综合干预可显著降低流感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