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主要症状包括排便费力、粪便干硬、腹胀等。改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药物。
1. 排便异常
便秘最典型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呈硬块或羊粪状。排便时需用力屏气,可能伴随肛门疼痛或出血。部分人会有排便不尽感,即使完成排便后仍觉腹部胀满。
2. 伴随不适症状
长期便秘者常出现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严重时可能引发头痛、食欲减退,因肠道毒素吸收导致口臭和皮肤粗糙。婴幼儿便秘会出现哭闹、拒食,老年人可能诱发血压波动。
3. 饮食调整方案
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晨起空腹喝温水刺激肠蠕动。增加芹菜、菠菜等高纤维蔬菜摄入,每天至少500g。推荐食用火龙果、西梅等富含果胶的水果,酸奶补充益生菌改善菌群平衡。
4. 运动缓解方法
饭后30分钟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环形按压肚脐周围。每天快走6000步以上,或练习瑜伽中的猫牛式、仰卧蹬车动作。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做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
5. 药物干预选择
短期可用开塞露润滑肠道,乳果糖口服液软化粪便。中成药如麻仁丸适合阴虚便秘,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顽固性便秘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禁用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
便秘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建立固定排便时间,避免如厕时玩手机分散注意力,多数功能性便秘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