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异常及消化不良,严重时伴随体重下降或贫血。症状轻重与炎症程度相关,长期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排查。
1. 腹痛是慢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可能加重。肠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导致痉挛,肠道敏感度增加。急性发作时可热敷缓解,日常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刺激。
2.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炎症影响肠道吸收功能,严重者出现水样便。建议口服补液盐防脱水,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
3. 大便异常包括黏液便、血便或未消化食物残渣。结肠受累时常见黏液附着,直肠炎症可能导致便血。需进行粪便常规+潜血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病或肿瘤。饮食选择低纤维的米粥、面条减轻肠道负担。
4. 消化不良伴随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炎症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可短期服用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进食时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
5. 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贫血提示病情进展。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需检测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重度贫血需静脉补铁,日常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摄入。
慢性肠炎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混淆。若腹泻持续超过4周、夜间腹痛加重、便血或体重下降超5%,必须进行肠镜检查。轻度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消化酶和益生菌改善,中重度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等抗炎药物或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