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身体恢复可通过伤口护理、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心理调适、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剖腹产术后恢复通常与手术创伤、麻醉影响、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术后需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使用医用敷料定期更换,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需及时就医处理。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6小时后可饮温水,排气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和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或易产气食物,减少胃肠胀气。贫血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补铁食材。
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下肢,预防静脉血栓。拔除导尿管后尝试床旁站立,逐步增加行走时间。6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可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活动时使用收腹带减轻切口牵拉痛,但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
产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需保证充足睡眠并与家人沟通感受。参与育儿活动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典型产后抑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或过度焦虑,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术后42天需进行妇科检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通过B超观察宫腔有无残留。切口愈合不良者可能需要清创处理,合并盆腔粘连者可配合盆底康复治疗。哺乳期用药需谨慎,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剖腹产恢复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切口摩擦,哺乳时采用橄榄球式抱姿避免压迫腹部。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排便困难时可临时使用开塞露。注意观察恶露量及颜色变化,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诊。建立规律作息时间,家人应协助照顾新生儿以保证产妇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