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布疹可能由尿布摩擦、排泄物刺激、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尿布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糜烂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做好护理。
尿布材质粗糙或穿戴过紧可能导致皮肤摩擦损伤。尿布疹表现为接触部位皮肤发红、脱屑,严重时出现破损。家长应选择柔软透气的尿布,穿戴时保持适度松紧,每次更换尿布时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尿液和粪便中的氨及消化酶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尿布疹多发生在肛周及会阴部,可见边界清晰的红斑。家长需及时更换尿布,清洁后使用鞣酸软膏,排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代替擦拭。
尿布材质或护理用品中的香料、防腐剂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皮疹形态多样,可伴有明显瘙痒。家长应停用可疑产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过敏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会导致脓疱疮样皮损。表现为群集性脓疱、黄色结痂,可能伴随发热。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皮损呈卫星状分布,边缘有鳞屑,可检测到菌丝。确诊后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制霉菌素片,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同步治疗。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每次排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并用棉布拍干,避免用力擦拭。白天可适当减少尿布使用时间,让皮肤接触空气。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湿巾,必要时使用电吹风低温档吹干皮肤褶皱处。若皮疹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水疱、渗液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特异性皮炎等疾病。哺乳期母亲应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