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接种后发烧属于常见不良反应,通常与疫苗激活免疫反应有关。乙脑疫苗引起的发热主要有疫苗成分刺激、个体免疫应答差异、接种后护理不当、潜在感染因素、体质敏感等原因。

乙脑疫苗中的灭活病毒或蛋白成分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刺激会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暂时性改变,引发低热反应。多数发热出现在接种后6-24小时,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发热反应差异。部分婴幼儿因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接种后会产生较强的炎症介质释放,表现为明显发热。这种反应通常持续1-2天,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
接种后未及时补充水分或穿衣过多可能加重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热原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代谢,饮水量不足会影响散热效率。建议家长在接种后24小时内每2小时监测体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接种时正处于其他感染潜伏期可能叠加发热症状。如儿童接种前已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疫苗反应可能掩盖原有疾病表现。若发热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3天以上,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就医排查。
过敏体质儿童可能出现较强疫苗反应。这类发热多伴有皮疹、面部水肿等过敏表现,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救治。

接种乙脑疫苗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发热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可适量增加饮水,选择苹果、梨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补充营养。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持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时,可用干净毛巾冷敷处理,禁止搔抓或热敷。疫苗接种后2-3天内避免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