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妇产科 妇幼保健

孩子吃鹌鹑蛋有什么好处?

发布者:清秋 时间:2021-10-7 16:34

蛋类食物是日常生活中产量最大、使用最普遍的食物,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蛋类,主要由蛋壳、蛋黄和蛋清三大部分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鸡蛋为例,每个鸡蛋的平均重量约为50克,蛋壳的重量约为11%,包括蛋白质、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适合普通人食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此外,鸭蛋、鹅蛋、鹌鹑蛋也是常用的蛋类食物,其中鹌鹑蛋也被称为鹌鹑蛋、酒精鸡蛋等,被称为动物中的人参,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

儿童吃鹌鹑蛋有什么好处

1、鹌鹑蛋个体小,外形圆润,通常重约10克,表面有棕色斑点。营养学研究表明,鹌鹑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适合婴幼儿、孕妇、身体虚弱者和患者食用,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

2、鹌鹑蛋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帮助改善神经衰弱和失眠多梦等疾病。中医认为鹌鹑蛋味甘、性平,具有强健的大脑、丰富的肌肤和补充血气的保健效果,适合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营养不良、贫血、支气管炎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其中贫血和月经不调的女性吃鹌鹑蛋有美容养肤的效果。

3、鹌鹑蛋还具有通便止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改善大便秘结和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具有一定的补益效果。

相关阅读

  • 入院分娩前需作好哪些准备
    入院分娩前需作好哪些准备
    入院分娩前需做好证件资料、待产用品、心理调适、身体准备和应急联络等准备。1、证件资料携带身份证、医保卡、产检病历、母子健康手册等医疗文件原件及复印件。部分医院需提供结婚证、生育服务单等材料,建议提前咨 ...
    11-03
  • 哪次超声波检查需要时间
    哪次超声波检查需要时间
    超声波检查所需时间通常为5-30分钟,具体时长与检查部位、病情复杂程度等因素相关。常规超声检查如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等浅表或腹部脏器检查,通常需要5-15分钟。这类检查操作标准化程度高,探头接触面积大,能快 ...
    11-03
  • 哪些孕妇需要做B超
    哪些孕妇需要做B超
    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通常需要做B超检查,但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增加检查频次。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妊娠、多胎妊娠、既往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胎儿发育异常风险等。1、高龄妊娠35 ...
    11-03
  • 产前诊断能确诊哪些遗传病
    产前诊断能确诊哪些遗传病
    产前诊断能确诊的遗传病主要有染色体异常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和结构畸形相关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包括超声检查、羊水穿刺、绒毛取样、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可帮助早期发现胎儿异常。 ...
    11-03
  • 哪个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
    哪个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
    存在高危妊娠因素的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查。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超过35岁、既往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家族遗传病史、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孕期接触致畸物质等。产前筛查能帮助早期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
    11-03
  • 哪个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
    哪个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
    存在胎儿发育异常风险、高龄妊娠、既往不良孕产史或家族遗传病史的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1、胎儿发育异常风险孕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如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或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时需进行产前诊断。这类 ...
    11-03
  • 哪些因素导致羊水过多
    哪些因素导致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多胎妊娠、母胎血型不合、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等因素有关。羊水过多通常表现为子宫增大过快、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1、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 ...
    11-03
  • 哪些迹象表明即将分娩
    哪些迹象表明即将分娩
    即将分娩的迹象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儿下降感以及宫口扩张。这些表现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提示孕妇需做好入院准备。1、规律宫缩临产前子宫收缩会逐渐变得规律,初期间隔约10-20分钟,持续30秒左右,随着产 ...
    11-03
  • 怀孕29周的尿检正常吗
    怀孕29周的尿检正常吗
    怀孕29周的尿检结果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指标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变化。尿检异常可能由尿路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评估。妊娠中晚期肾脏血流量增加会导致尿 ...
    10-20
  •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怎么办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怎么办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可通过定期监测肝功能、抗病毒治疗、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母婴传播、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乙型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1、定期监 ...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