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妇产科 妇幼保健

开夜灯睡觉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开灯睡觉影响孩子身高?

发布者:踏云子 时间:2021-10-12 16:07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有自己独立的小房间,一个人睡觉,但孩子还小,怕黑,父母在孩子的房间点夜灯。其实孩子睡觉的时候,开夜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危害孩子的身高成长和视力等。

开夜灯睡觉对孩子的影响

1、引起近视。2~3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2岁以前开灯睡觉,患上近视的几率是34%,2岁以后开灯睡觉,患上近视的几率是55%。由于光线照射,瞳孔不能完全放松休息,神经和肌肉紧张,光线改变眼轴的长度,眼轴的长度与近视密切相关。

2、引起性早熟。脑内分泌器官松果体在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可以一直感到神经兴奋,使心脏更好地休息,褪黑素可以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防止性早熟。但是,松果体在光照时停止分泌褪黑素,女孩子体内的卵泡雌激素早期分泌,胸部过早隆起等性早熟症状。

3、影响身高增长。孩子的身体进入睡眠状态后,会分泌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身高的生长,但夜灯会妨碍生长激素的分泌。

4、任何光源都有光压,光压会使人感到不安和不安,睡眠困难,睡眠质量差。

建议家长在孩子睡觉时不要开夜灯。

相关标签: 睡觉 孩子身高

相关阅读

  • 入院分娩前需作好哪些准备
    入院分娩前需作好哪些准备
    入院分娩前需做好证件资料、待产用品、心理调适、身体准备和应急联络等准备。1、证件资料携带身份证、医保卡、产检病历、母子健康手册等医疗文件原件及复印件。部分医院需提供结婚证、生育服务单等材料,建议提前咨 ...
    11-03
  • 哪次超声波检查需要时间
    哪次超声波检查需要时间
    超声波检查所需时间通常为5-30分钟,具体时长与检查部位、病情复杂程度等因素相关。常规超声检查如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等浅表或腹部脏器检查,通常需要5-15分钟。这类检查操作标准化程度高,探头接触面积大,能快 ...
    11-03
  • 哪些孕妇需要做B超
    哪些孕妇需要做B超
    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通常需要做B超检查,但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增加检查频次。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妊娠、多胎妊娠、既往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胎儿发育异常风险等。1、高龄妊娠35 ...
    11-03
  • 产前诊断能确诊哪些遗传病
    产前诊断能确诊哪些遗传病
    产前诊断能确诊的遗传病主要有染色体异常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和结构畸形相关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包括超声检查、羊水穿刺、绒毛取样、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可帮助早期发现胎儿异常。 ...
    11-03
  • 哪个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
    哪个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
    存在高危妊娠因素的准妈妈必须进行产前筛查。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超过35岁、既往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家族遗传病史、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孕期接触致畸物质等。产前筛查能帮助早期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
    11-03
  • 哪个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
    哪个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
    存在胎儿发育异常风险、高龄妊娠、既往不良孕产史或家族遗传病史的准妈妈需要产前诊断。1、胎儿发育异常风险孕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如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或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时需进行产前诊断。这类 ...
    11-03
  • 哪些因素导致羊水过多
    哪些因素导致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多胎妊娠、母胎血型不合、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等因素有关。羊水过多通常表现为子宫增大过快、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1、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 ...
    11-03
  • 哪些迹象表明即将分娩
    哪些迹象表明即将分娩
    即将分娩的迹象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儿下降感以及宫口扩张。这些表现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提示孕妇需做好入院准备。1、规律宫缩临产前子宫收缩会逐渐变得规律,初期间隔约10-20分钟,持续30秒左右,随着产 ...
    11-03
  • 怀孕29周的尿检正常吗
    怀孕29周的尿检正常吗
    怀孕29周的尿检结果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指标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变化。尿检异常可能由尿路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评估。妊娠中晚期肾脏血流量增加会导致尿 ...
    10-20
  •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怎么办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怎么办
    怀孕半年发现乙型肝炎可通过定期监测肝功能、抗病毒治疗、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母婴传播、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乙型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1、定期监 ...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