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是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播,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等疾病。预防需接种疫苗、定期筛查、避免高危性行为。
1. HPV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是HPV感染的主要方式,病毒通过生殖器、肛门或口腔黏膜接触传播。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多性伴侣等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也可能传播,如共用毛巾、浴具等私人物品。母婴垂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产道接触病毒。
2. 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发生持续感染,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风险较高。过早开始性行为、长期口服避孕药会提升感染概率。吸烟会损害宫颈局部免疫力,增加病毒清除难度。男性包皮过长者携带病毒风险增加,可能成为传播源。
3. HPV相关疾病表现
低危型HPV6/11型常引起生殖器疣,表现为外阴、肛周菜花样赘生物。高危型HPV16/18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部分患者出现阴道癌、阴茎癌或口咽癌。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病变多由HPV1/2/4型引起。
4. 预防与治疗措施
九价HPV疫苗可预防90%相关癌症,建议9-45岁人群接种。定期宫颈TCT+HPV联合筛查能早期发现病变,21岁以上女性应每3年检查。生殖器疣可采用冷冻、激光或鬼臼毒素治疗,顽固病例可用咪喹莫特乳膏。宫颈高级别病变需行锥切术,常用方法包括LEEP刀、冷刀锥切。
HPV感染普遍但可防可控,建立安全性行为习惯、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坚持规范筛查能有效降低相关癌症风险。出现异常出血、皮肤新生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病毒自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