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诊断需通过血压测量、尿蛋白检测及临床症状评估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首先需进行血压监测。孕妇在安静状态下,间隔4小时以上两次测量血压均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初步判断。血压测量应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后或憋尿等干扰因素,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若家庭自测血压异常,需及时就医复查。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现象,需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排除。
尿蛋白检测是重要辅助手段。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评估,尿蛋白≥0.3克/24小时或尿蛋白定性≥+1具有诊断意义。采集尿液时应清洁外阴,留取中段尿。需注意区分尿路感染或阴道分泌物污染导致的假阳性。对于蛋白尿阴性但血压持续升高者,需警惕非典型子痫前期。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疼痛等靶器官损害表现,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胎盘功能异常迹象。实验室检查需涵盖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眼底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升、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血肌酐升高均提示病情进展。超声检查可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脐动脉血流阻力。
妊娠高血压需与慢性高血压、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鉴别。慢性高血压孕妇在妊娠20周前已存在血压升高,而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产后12周内血压可恢复正常。对于孕前血压不详者,需结合产后随访确诊。特殊情况下需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排除免疫性疾病,或肾动脉超声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孕妇应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记录尿量及水肿程度。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蛋、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限制咖啡因摄入。每周进行2-3次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胎动异常等情况须立即就医。产后6周需复查血压及尿蛋白,评估远期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