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凭借优异的医疗技术、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实力及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治疗理念,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领域屡创佳绩。团队由葛均波院士领衔,汇聚了上海诸多知名心血管专家,是一支有活力有创新力的中青年医生队伍,依托先进的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精准影像技术,以及正逆向导丝技术、ADR穿刺等创新术式,团队为许多复杂病例提供了微创解决方案。
患者辗转求医,微创需求迫切
近日,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也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胸痛1年,加重3个月,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局部狭窄。当地医院建议他进行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患者随后转诊至上级医院,但因前降支开通难度高,医生建议开胸搭桥。
因还年轻,所以在手术治疗方案上,患者依旧希望保留微创治疗机会,故而辗转来到上海德达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全面评估与精准规划:为复杂病变制定“双轨策略”
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其左冠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分出对角支后完全闭塞,回旋支(LCX)细小且近段完全闭塞;右冠造影则显示管壁不规则,后降支(PDA)后降支发出侧枝循环供应前降支中远段。团队结合影像学特征与患者年轻、活动需求高的特点,决定采用“正向+逆向”联合技术尝试介入开通闭塞血管,以避免开胸手术创伤,同时降低远期支架内血栓风险。
图1:左冠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分出对角支后完全闭塞,回旋支细小,近段完全闭塞
图2:左冠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分出对角支后完全闭塞,回旋支细小,近段完全闭塞
图3:右冠管壁不规则,后降支发出侧枝循环供应前降支中远段
图4:右冠管壁不规则,后降支发出侧枝循环供应前降支中远段
技术突破:正逆向联合策略攻克“双重难关”
第一阶段:正向开通遇阻,创新技术仍存挑战
手术团队首先尝试正向开通。采用slip-stream技术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应用CTO导丝正向穿刺入前降支闭塞处,但因闭塞段钙化严重、真腔位置偏移,导丝多次穿行均未进入真腔。
图5:采用slip-stream技术在血管内超声指导,应用CTO导丝正向穿刺入前降支闭塞处
图6:多次尝试正向导丝无法进入前降支真腔
图7:多次尝试正向导丝无法进入前降支真腔
第二阶段:逆向路径遇“反折弯”,留存导丝指引新方向
由于正向开通受阻,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启动逆向开通,经后降支侧枝血管进入第一个和第二个间隔支,但由于间隔支-前降支为反折弯,反复调整导丝无法逆向进入闭塞处,留存逆向导丝作为指引,转换开通策略,正向应用ADR穿刺球囊,判断好穿刺角度,应用CTO穿刺成功,多角度确认穿刺导丝位于前降支真腔,球囊扩张后,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前降支血流重建满意,手术成功。
图8:经后降支侧枝血管进入第一个和第二个间隔支,但由于间隔支-前降支为反转弯,导丝无法逆向进入闭塞处
图10:转换开通策略,应用ADR穿刺球囊,判断好穿刺角度,应用CTO穿刺成功
精益求精:微创技术为患者带来“心”生
术后,上海德达医院也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术后回访,目前患者恢复良好,胸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
此次手术通过正逆向联合策略的灵活运用,展现了多模态影像技术与精准操作结合的临床价值,也为患者提供了“心”生。
未来,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复杂冠脉病变的微创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为更多复杂冠心病患者带来“心”希望,助力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