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过低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和器官功能受损。长期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身体修复能力、激素合成和代谢功能,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蛋白质是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缺乏时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导致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儿童蛋白质缺乏可能伴随疫苗接种效果减弱。
肌肉组织需要持续蛋白质供应维持结构。当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肌肉蛋白供能,出现进行性肌力减弱、体重减轻。老年人可能出现肌少症,增加跌倒风险。运动员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运动表现和恢复速度。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下肢或全身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能出现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这种情况常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需要医疗干预纠正低蛋白血症。

儿童青少年期蛋白质不足会阻碍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标准、智力发育迟缓。孕妇蛋白质缺乏可能影响胎儿器官形成,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风险。
蛋白质参与酶和激素的合成,缺乏时会出现基础代谢率下降、血糖波动异常。长期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伤口愈合延迟,严重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日常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包括鸡蛋、鱼肉、豆制品等多样化来源。素食者需注意植物蛋白互补搭配,肝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控制蛋白摄入量。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持续性水肿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蛋白水平,避免自行补充高蛋白粉剂造成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