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正常颜色主要取决于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常见颜色有紫红色、宝石红色、砖红色、金黄色、琥珀色等。红葡萄酒通常呈现深色系,白葡萄酒多为浅色系,桃红葡萄酒介于两者之间。
年轻的红葡萄酒多呈现紫红色,这种颜色通常出现在采用赤霞珠、西拉等厚皮葡萄酿造的初期阶段。紫红色表明酒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单宁,口感偏浓郁,适合搭配红肉或重口味菜肴。存放时间较短的新酒常保持这种鲜艳色泽。
经过一定陈年的红葡萄酒会逐渐转变为宝石红色,这种颜色在梅洛、黑皮诺等品种中较为常见。宝石红色显示酒体开始氧化成熟期,单宁变得柔和,果香与橡木香逐渐平衡。多数市售干红葡萄酒会呈现这种经典色泽。
陈年较久的红葡萄酒会发展为砖红色,边缘可能带有橙色色调。这种颜色变化意味着酒体中的色素与单宁发生聚合反应,常见于十年以上的陈酿。砖红色葡萄酒通常具有皮革、烟草等复杂香气,但需注意是否因过度氧化导致品质下降。
未经橡木桶陈酿的白葡萄酒多呈现浅金黄色,如雷司令、长相思等品种。这种颜色反映酒体保留了葡萄原有的清新果香,酸度明亮。若颜色过深可能提示氧化或保存不当,而完全无色的白葡萄酒可能存在勾兑嫌疑。
经过橡木桶陈酿或氧化型酿造的白葡萄酒会呈现琥珀色,典型代表有雪莉酒、马德拉酒等。这种颜色来自缓慢的氧化过程,酒体发展出坚果、焦糖等复杂香气。但普通白葡萄酒若意外出现琥珀色,可能意味着保存温度过高或密封失效。
观察葡萄酒颜色时需在自然光下倾斜酒杯,注意中心与边缘的色泽过渡。颜色异常如浑浊、发灰可能提示变质,而人工色素添加会使颜色过于均匀鲜艳。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温度波动,使用专业酒柜能更好保持酒液本色。开瓶后若颜色迅速变深并出现沉淀,建议尽快饮用或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