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给孩子补水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观察排尿情况、避免含糖饮料、及时补充电解质等方式实现。儿童体液调节功能较弱,高温环境下容易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

建议家长每隔30分钟提醒孩子饮用50-100毫升温开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可使用带有刻度的水杯量化摄入量,2-3岁幼儿每日需水量约1300毫升,学龄前儿童约1600毫升。运动后或户外活动时需额外增加饮水量。
西瓜、黄瓜、橙子等果蔬含水量超过90%,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维生素。可将水果切块冷藏后食用,既能降温又能提升孩子进食兴趣。酸奶、绿豆汤等流质食物也是良好的补水选择,但需注意冷藏食物避免过量刺激胃肠。
家长需每日观察孩子尿液颜色和排尿频率,正常应为淡黄色且每天排尿6-8次。若出现尿液深黄、排尿间隔超过3小时、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脱水。婴儿尿布重量减轻也是脱水早期信号。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含糖量超过10%,高渗透压反而会加重细胞脱水。运动后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引发反射性多尿。建议用自制柠檬水、淡蜂蜜水替代,若需饮用运动饮料应选择低糖型并稀释后服用。
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添加少量食盐的米汤。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可预防肌肉痉挛。出现呕吐腹泻时需按医嘱使用儿童专用补液盐,避免自行调配盐水导致浓度不当。

高温期间应避免在10:00-16:00进行户外活动,外出需佩戴遮阳帽并穿着浅色透气衣物。居家时可在地面洒水或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中重度脱水表现,或持续6小时无排尿,须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日常可制作水果冰棒、果冻等趣味食品增加孩子水分摄入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