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育儿指南 婴幼儿喂养

解读育儿不安建议育儿之路

发布者:乌鱼子 时间:2021-8-15 15:46

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妈比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乏养育经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充斥冗杂,令他们无所适从。

part1育儿焦虑面面观

中国的爸爸妈妈普遍对宝宝过分关注,这种过分关注常常导致爸爸妈妈溺爱子女。尽管不少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宝宝的关注过度,知道根据“物极必反”的古训,太多的关爱既没有必要,对宝宝心理发展也是弊大于利。他们打心眼里要改变这种现象,但一到具体情境中依旧是“情不自禁,难以抑制”。专家认为,父母过于关注婴儿的根源是他们心中潜在、难以表达、深刻的育儿不安。

现象1

小叶的宝宝刚过百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整天担心宝宝的体重、睡眠问题,这个月宝宝的体重增加了多少,昨天中午宝宝没有睡午觉等,整天的精神负担很重。不久,她的牛奶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瘦,习惯了母乳喂养的婴儿一整天都在哭……

现象2

晓莉教女儿知道数字1时,很兴奋,很快就等不及训练婴儿从1数到10

现象3

儿子出生后,一睡到天亮的晓钢就没睡过,头上的这根弦总是绷着,担心宝宝。宝宝快半岁了,爸爸还是每天晚上下意识地醒来几次,检查宝宝的被子是否好。母亲担心婴儿的病和牛奶。婴儿咳嗽几次,或者什么时候不怎么吃牛奶,母亲就像大敌一样,心里有七八次。

现象4

有樱花后,母亲把所有的心都放在婴儿身上。早上睁开眼睛,手脚不停地给樱花穿衣服,洗脸,吃饭,送到幼儿园。刮风下雨,她一定会第一次给女儿送衣服。如果其他孩子欺负樱花,她会愤怒地去找老师和家长。平时妈妈让樱花呆在家里,不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现象5

欣欣这两天有点便秘,着急的母亲不断打电话商量,大家都说没关系,给婴儿喝水,吃点火的食物就好了,但母亲还是给她吃了很多润肠通便的药,补充了维生素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获得荷兰哲学博士学位。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制作涉猎心理测量工具,发表论文30多篇,着作10多部。

原因调查

追究育儿不安形成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婴儿害怕输给起跑线,婴儿诞生之日就会对今后的成长感到不安。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你敏感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心理特性是产生孩子不安的原因之一。有了宝宝之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妈妈面临着工作与照料宝宝的双重压力,爸爸则体验到巨大的责任感。面对宝宝的出现所导致的对全新生活的接纳问题,你很可能暂时难以调适,没有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感到了对宝宝教养、成长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这时焦虑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调查发现,中国的爸爸妈妈比其他国家的爸爸妈妈更普遍地存在着育儿焦虑,因此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由此使得爸爸妈妈们普遍缺乏养育经验。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充斥冗杂,令他们无所适从。既不敢相信传统经验,但照搬书本又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是经常处于两难之间,这恐怕是造成我国爸爸妈妈育儿焦虑比例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part2专家说明育儿不安

育儿不安是父母意识中非常典型、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婴儿饮食起居、成长发育、行为行为、服装外观、性格脾气、同伴关系、父子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紧张和过度敏感,与父母对婴儿的过度关注密切相关。其表现是,婴儿一有风吹草动,父母就草木皆兵,害怕婴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担心婴儿的发展不良落后于人。另外,为了寻求养育上的安全感,父母严格限制了婴儿的探索行为。总是担心婴儿的成长和发展,情绪过于不安,长期食欲减退,睡眠不好,神经过敏,心情不稳定,一切容易紧张,形成了育儿不安的恶性循环。

不安表现

育儿不安的内容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婴儿期间,育儿不安多表现为过于关注婴儿饮食起居的幼儿期,过于关注婴儿知识的把握和技能的培养。

不安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最常见的是婴儿生病引起的不安,有的母亲过度保护婴儿,过度关注婴儿身高体重,或者专注于婴儿与同龄婴儿的比较。当然,随着育儿经验的积累,很多初学者父母的育儿不安会减轻,但也有恶化,将不安扩展到婴儿生活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适度的育儿焦虑可以加强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信心,鼓励他取得成就。但是,如果育儿不安太强的话,容易引起对婴儿的过度保护,产生过高的期待,婴儿长大后会导致积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不足,或者自己会因为婴儿不能满足高期待而对婴儿失望或否定。

part3育儿不安的双重伤害

育儿不安是消极的感情体验,源于过度担心婴儿。它不伤害了你的身心健康,这种不良感情也会感染婴儿,给他带来不良影响。

在影响A

育儿的过程中,如果过于投入婴儿的照顾,就必须下功夫。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是脾气暴躁,神经衰弱等生理不适症状。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质量的下降,就像育儿生活成为烦恼的责任一样,过去平静的小家庭似乎因为婴儿的到来而混乱,失去了生活的最初乐趣。这种长期焦虑可能导致你和婴儿的心理和行为失衡。影响B

育儿不安会提高对婴儿的期待值。许多研究发现,高育儿焦虑的父母对婴儿排尿的训练、完整的句子、独立的饮食、和小伙伴玩耍等早期行为的期待值很高,希望婴儿在行为和心理上早日成熟。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不过分,在鼓励中成长的婴儿可以培养自信的品质,但过高的期待不是利益。

婴儿作为生命的延伸,往往把自己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婴儿身上,从诞生的瞬间起婴儿就背负着理想和期待。例如,对1~3岁的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婴儿可以通过排泄或不排泄获得赞同或抵抗。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放纵或过于严格的训练可能会给他今后的人格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可能导致不良的人格类型,如顽固、吝啬、工作不足等。另外,根据自己的期待为婴儿设计的发展道路,给他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主导性和创造性。

相关标签: 育儿 不安

相关阅读

  •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控制哺乳时间、增加哺乳刺激、检查哺乳环境、排查健康问题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与生理性困倦、哺乳方式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母乳不足、新生儿黄疸等因素有关。1、调整哺乳姿 ...
  •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可能是喂养方式不当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更换奶嘴、少量多次喂养、检查口腔发育、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1、调整喂养姿势将婴儿头部抬高呈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使用前臂支 ...
  •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腹部按摩、改变喂养频率、保持环境安静等方式缓解。打嗝通常由膈肌痉挛、吞咽空气、胃部受凉、喂养过快、情绪激动等原因引起。1、调整喂养姿势哺乳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 ...
  •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选择合适剂型、改善口感、营造进食环境、咨询医生等方式改善。婴儿抗拒补品可能与味觉敏感、喂养方式不当、补品剂型不适、进食环境嘈杂、潜在健康问题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 ...
  •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与身体不适或饮食习惯改变有关。突然拒绝牛奶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厌奶期、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口腔问题、环境变化等因素。1、生理性厌奶期婴幼儿在4-6个月或1岁左右可能 ...
  •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不能吃鸡蛋清。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可能通过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肠壁进入血液,导致过敏反应。婴儿的消化系统在6个月前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较弱。鸡蛋清中含有卵白蛋白等成分,容易 ...
  •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添加辅食需从单一食材开始逐步过渡到混合食物,通常建议4-6月龄时引入。辅食添加顺序主要有强化铁米粉、根茎类蔬菜泥、水果泥、白肉泥、蛋黄等,每引入新食物需观察3-5天耐受情况。1、强化铁米粉首次添加建议选 ...
  •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可通过混合喂养、配方奶粉喂养、调整哺乳方式、增加吸吮刺激、母亲营养补充等方式喂养。母乳不足可能与乳腺发育不良、哺乳频率不足、母亲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疾病因素等有关。1、混合喂养在母乳不足时 ...
  •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吃蛋黄时建议从少量开始尝试,采用蒸煮或碾碎的方式更易消化。主要有初次添加少量、充分蒸煮软化、碾碎后混合、观察耐受反应、避免过量摄入等方式。一、初次添加少量首次给宝宝添加蛋黄应从四分之一颗开始,连续 ...
  •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习惯、营造适宜环境、排查身体不适、增加活动量、尝试替代食物等方式改善。不按时喝牛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环境干扰、胃肠不适、活动不足、食欲变化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习惯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