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婴儿需遵循支撑头颈、保持脊柱自然曲度、动作轻柔稳定三大原则,常用抱姿主要有摇篮式、竖抱式、飞机抱、面对面式、橄榄球式五种。
适合0-3个月新生儿。将婴儿头部置于肘弯处,前臂支撑背部,手掌托住臀部,另一只手轻扶躯干。这种姿势能模拟子宫环境,减少惊跳反射,哺乳后拍嗝时也可采用。注意避免手臂压迫婴儿胸腹部影响呼吸。
需在婴儿能自主抬头后使用。让婴儿面部朝前靠于成人胸前,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环抱胸部提供支撑。竖抱有助于缓解肠胀气,促进视觉发育,但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需密切观察婴儿头部稳定性。
针对肠绞痛的特殊抱法。使婴儿俯卧于成人前臂,头部略高于躯干,手掌承托胸腹部,另一只手轻抚背部。该姿势通过适度压力促进肠道排气,建议在喂奶后30分钟进行,单次持续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适合亲子互动时采用。用双手托住婴儿头颈和臀部,使其与成人面部保持20-30厘米距离。这种抱姿利于眼神交流和语言刺激,但需确保婴儿颈部有足够支撑,避免突然的前后晃动。
适用于哺乳或头部控制训练。将婴儿躯干夹于腋下,头部靠近肘部,前臂支撑背部,手掌固定大腿。需注意调整夹持力度,避免腋窝压迫婴儿胸廓,喂奶时应配合哺乳枕减轻手臂负担。
抱婴儿时应根据月龄调整姿势,早产儿需特别注意头颈保护。每日抱持时间建议分多次进行,单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骨骼发育。接触婴儿前需洗手并摘除饰品,动作转换时保持平稳,发现婴儿抗拒哭闹应立即调整姿势。定期变换抱姿有助于促进运动发育,若发现婴儿肌张力异常或姿势偏好,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