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女性疾病

白果治疗妇科病女性可多吃

发布者:零之夏兮 时间:2018-12-12 19:50

中医科老师点评:白果治疗妇科病早在《濒湖集简方》中就有记载,“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碾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现代人通过改良,将10粒去皮心的白果捣碎,冲入250克豆浆,或者白果15粒与米一起熬成白果粥,每日一次,连服3——5日,年老者连服8——10日,也可以改善妇女白带过多的症状。

白带过多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原因包括细菌感染、阴道滴虫感染、宫颈疾病、慢性盆腔炎、萎缩性阴道炎等。

白果又称银杏、公孙树子,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癣疮等。经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抗衰老,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面部肌肤红润,精神焕发,延年益寿。在妇科方面,白果较确切的效用是收涩止带和除湿。治白浊带下,无论是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下注、带下黄浊者,随证配伍,均可使用。

研究发现,白果中含有的白果酸、白果酚有抑菌和杀菌的作用,白果水浸剂对各种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对阴道菌群失调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这方面备受困扰的女性,生活中不妨一试。

相关标签: 阴道

相关阅读

  • 安心裤穿了需要垫卫生巾吗
    安心裤穿了需要垫卫生巾吗
    穿安心裤一般不需要再垫卫生巾,但需根据个人经量和使用习惯决定。安心裤本身具有较强吸收能力,适合经期夜间或量多时使用。安心裤采用高吸收芯层和防漏设计,可单独应对中到大量经血。其立体剪裁能贴合身体曲线,减 ...
    08-02
  • 安全裤可以当内裤穿吗
    安全裤可以当内裤穿吗
    安全裤可以临时替代内裤穿着,但不建议长期作为日常内衣使用。安全裤的主要功能是防走光和吸汗,而内裤的设计更注重透气性和私处健康保护。安全裤通常采用化纤面料,吸湿排汗能力较弱,长期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增加会阴 ...
    08-01
  • 安全裤和内裤区别
    安全裤和内裤区别
    安全裤和内裤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设计和适用场景,安全裤主要用于防走光、吸汗和增加舒适度,而内裤是基础贴身衣物,侧重隐私保护和透气性。1.功能差异安全裤通常采用防透面料和加宽裤边设计,能有效防止裙装时的走光 ...
    07-31
  • 下体灼热感怎么回事
    下体灼热感怎么回事
    下体灼热感可能由阴道炎、尿路感染、外阴皮肤病变、过敏反应、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1.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或念 ...
    07-31
  • 阿罗裤需要穿内裤么
    阿罗裤需要穿内裤么
    阿罗裤一般不需要穿内裤,但可根据个人习惯或特殊需求选择搭配。阿罗裤是一种自带内衬的短裤,设计初衷是提供单层穿着体验,其内衬通常采用透气吸汗材质,能起到基础防护作用。若追求更佳透气性或存在皮肤敏感问题, ...
    07-30
  • 下身灼热有下坠感是什么病引起的
    下身灼热有下坠感是什么病引起的
    下身灼热有下坠感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子宫脱垂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通常由病原体感染、炎症反应或盆底肌松弛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泌尿系统感染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可能 ...
    07-30
  • 安全裤和打底区别
    安全裤和打底区别
    安全裤和打底裤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设计和穿着场景不同。安全裤主要用于防走光、吸汗透气,通常搭配短裙或连衣裙穿着;打底裤则侧重修身塑形、保暖百搭,多用于秋冬季节或搭配长款上衣。1、功能差异安全裤采用棉质或 ...
    07-30
  • 下边有灼热感是什么原因
    下边有灼热感是什么原因
    下边有灼热感可能由外阴炎、尿路感染、阴道炎、前列腺炎、生殖器疱疹等原因引起。该症状通常与局部感染、炎症反应或皮肤刺激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外阴炎外阴炎是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的炎症,可能与细菌感染、 ...
    07-29
  • 下身流黄水是哪种炎症可以用高锰酸钾坐浴吗
    下身流黄水是哪种炎症可以用高锰酸钾坐浴吗
    下身流黄水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有关,若无皮肤破损可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坐浴。高锰酸钾具有抑菌作用,但需严格按比例稀释,避免灼伤黏膜。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炎症,分泌物异常是其典型表现之一。细菌性阴道 ...
    07-29
  • 13岁女孩老玩手机怎么办
    13岁女孩老玩手机怎么办
    13岁女孩频繁使用手机可通过设定使用时间、培养替代兴趣、家长榜样引导、建立家庭规则、心理沟通疏导等方式干预。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青春期心理需求、社交依赖、娱乐习惯、家庭互动不足、学业压力释放等因素有关。1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