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上长小疙瘩常见于睑腺炎、霰粒肿或汗管瘤,多由细菌感染、腺体堵塞或代谢异常引起。处理方法包括热敷、药物干预或手术切除。
1. 睑腺炎(麦粒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睫毛毛囊或睑板腺导致红肿硬结,伴随压痛。早期可用40℃温热毛巾每日敷3次,每次10分钟。抗生素眼膏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每日涂抹3次。若化脓需眼科门诊切开排脓,避免自行挤压。
2.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分泌阻塞形成无痛性包块,触感如绿豆。病程超过1个月且直径超3mm需手术刮除。较小囊肿可尝试氢化可的松眼膏配合按摩,每日沿睑缘方向轻揉5分钟。顽固性病例可能需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
3. 汗管瘤
眼睑真皮层汗腺导管增生形成肤色小丘疹,与内分泌失调相关。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治疗可消除皮损,但可能复发。调节方案包括口服维生素E 100mg/日,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每周保持150分钟有氧运动。
日常护理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化妆时选择非致痘产品,睡前彻底卸妆。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睑腺炎应监测血糖。霰粒肿术后48小时内冰敷可减轻肿胀,汗管瘤治疗后需防晒以防色素沉着。任何眼睑肿块持续增大、影响视力或伴随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眼科排查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