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是巩膜组织的炎症反应,主要与免疫异常、感染、外伤或全身性疾病相关,需根据病因进行抗炎或免疫调节治疗。
1. 遗传因素
部分巩膜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HLA-B27基因阳性相关。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病,需通过血液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需联合风湿免疫科,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控制基础疾病。
2. 环境刺激
长期紫外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可诱发巩膜炎。电焊工、户外工作者需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强光刺激。已发病者应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局部冷敷减轻充血,必要时短期使用氟米龙滴眼液。
3. 生理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是常见诱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继发巩膜炎。需检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注射,配合环孢素滴眼液调节局部免疫。
4. 外伤影响
眼球挫伤或手术创伤可能导致坏死性巩膜炎。表现为剧烈眼痛、视力下降,需急诊处理。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严重者需行巩膜移植术。术后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5. 病理因素
感染性巩膜炎多由疱疹病毒、结核杆菌引起,需进行PCR检测明确病原体。细菌性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病毒性用更昔洛韦凝胶。梅毒性巩膜炎需青霉素规范治疗,合并葡萄膜炎时加用散瞳药物。
巩膜炎治疗需区分病因类型,免疫性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感染性需针对性抗微生物治疗。日常避免揉眼、过度用眼,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突发眼红眼痛伴视力变化应立即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巩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