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手术存在术后干眼、夜间眩光、视力回退等常见后遗症,风险包括感染、角膜扩张、过矫或欠矫。手术安全性较高,但需严格评估个体适应症。
1. 术后干眼症
手术会暂时性破坏角膜神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约30%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眼干、异物感。人工泪液可缓解症状,推荐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每日3-4次,严重者需进行泪小点栓塞术。
2. 夜间视力障碍
激光切削改变角膜曲率后,约15%患者出现夜间眩光、光晕现象。这与瞳孔直径较大相关,术前需测量暗视下瞳孔大小。轻度症状6个月内逐渐适应,严重眩光需佩戴防蓝光眼镜或进行二次增效手术。
3. 屈光回退
5%-10%患者术后1-2年出现50度以上回退。高度近视者风险更高,与角膜上皮增生、用眼习惯差有关。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20分钟远眺20秒。二次手术需间隔1年以上,角膜厚度足够方可进行。
4. 严重并发症风险
角膜感染发生率低于0.1%,术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周预防。圆锥角膜是罕见但严重的风险,术前需测量角膜地形图排除临床前病变。过矫超过100度需佩戴矫正眼镜,欠矫者可考虑补充切削。
近视眼手术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套术前检查,包括角膜厚度测量、眼压检测、泪液分泌测试等。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揉眼、游泳等行为。定期复查视力及角膜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