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高热、血小板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器官损伤,重症可危及生命。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就医,降低病死率。
1. 发热
几乎所有患者首发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部分超过40℃。发热通常持续5-11天,退热后可能出现反复。这种发热与普通感冒不同,常伴随明显乏力且退烧药效果不佳。
2. 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100×10⁹/L),部分病例低于30×10⁹/L。患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倾向,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
3. 消化系统症状
约8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60%伴有腹泻,粪便可能呈稀水样。部分病例有腹痛腹胀,肝脏损伤时可见黄疸,转氨酶升高可达正常值10倍以上。
4. 神经系统表现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这些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需立即进入ICU治疗。
5. 其他器官损伤
约30%病例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损伤;肾功能异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脾脏轻度增大。
该病潜伏期通常7-14天,发病后3-5天进入危险期。当出现持续高热合并任意两项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感染科就诊。早期静脉输注利巴韦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重症患者需进行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疫区居民接触蜱虫后出现症状需主动告知医生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