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的血液不能直接输给病人,需经过严格检测和处理。输血前需完成血型匹配、传染病筛查、血液分离等步骤,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血液检测
采集的血液需进行多项检测,包括血型鉴定(ABO和Rh)、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不合格血液会被废弃,合格血液进入下一步处理。
2. 血液成分分离
全血通常被分离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根据患者需求输注特定成分。例如贫血患者输红细胞,凝血障碍患者输血浆或血小板。
3. 血型匹配
输血前需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相容。紧急情况下可输注O型红细胞或AB型血浆作为通用血型,但仍需谨慎。
4. 特殊处理
某些血液制品需辐照灭活淋巴细胞,或去除白细胞以减少不良反应。新生儿或免疫缺陷患者需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血液。
输血是一项严谨的医疗操作,直接使用未检测的献血者血液可能导致严重溶血反应、感染传播等风险。医疗机构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确保每一袋血液安全可靠。患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接受输血治疗,切勿尝试非正规输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