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痛通常可分为内脏绞痛、缺血性绞痛和牵涉性绞痛三种类型。绞痛可能与胃肠痉挛、心肌缺血、胆道梗阻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痛、压迫感或放射痛。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内脏绞痛多由空腔脏器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常见于胃肠痉挛、胆绞痛或肾绞痛。胃肠痉挛可能与饮食不当、寒冷刺激有关,表现为脐周绞痛伴恶心呕吐;胆绞痛常因胆囊结石阻塞胆管引发,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放射;肾绞痛多由输尿管结石导致,表现为腰部剧痛向会阴部放射。医生可能根据病因开具山莨菪碱片、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或间苯三酚注射液等解痉药物。
缺血性绞痛主要由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典型代表为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时,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可引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向左上肢或下颌放射,持续数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肠系膜动脉缺血也可引起腹部绞痛,多伴随饭后加重、体重下降。此类绞痛需紧急处理,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改善血供药物。
牵涉性绞痛指病变器官疼痛信号被神经传导至其他体表区域,如急性阑尾炎早期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绞痛,后转移至右下腹;胸膜炎可能引起腹部牵涉痛。这类疼痛定位模糊,易误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阑尾炎可能需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严重者需手术。
出现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舒适体位,避免进食或饮水。内脏绞痛可尝试局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但缺血性胸痛需保持静卧等待医疗救援。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高脂饮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或结石风险,突发持续超过20分钟的剧烈绞痛或伴随冷汗、意识模糊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