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慢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表现,通常指窦性心律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心律失常可能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窦房结病变、心肌缺血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长期运动训练、睡眠状态或情绪紧张可能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抑制窦房结自律性。这类生理性窦缓通常无症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认。若无严重不适,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建议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饮食。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缓释片等药物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伴黑朦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临时提升心率。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心肌细胞代谢活性,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怕冷、便秘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复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停搏超过3秒或窦房传导阻滞,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或心肌炎后遗症。动态心电图显示最长RR间期超过2秒时,需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常用双腔起搏器如美敦力ADDR01。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窦房结区域缺血可引发显著心动过缓,多伴随胸痛、运动耐量下降。冠脉造影确诊后需血运重建治疗,药物可选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肌灌注,严重心动过缓需临时起搏保护。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诱发晕厥。适量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维持心肌电稳定性。若出现反复头晕或眼前发黑,需立即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运动员或长期健身人群出现无症状窦缓时,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