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及心理调节等方式减少心律失常风险。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遗传因素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建议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可适量增加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戒烟限酒能降低心肌损伤概率,酒精每日摄入应少于25克。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以内,推荐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患者需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合并心衰时需限制每日饮水量。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定期复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患者可服用甲巯咪唑片调节代谢。
建议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检查,存在心悸症状时需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居家可使用智能手环监测静息心率,发现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低于50次/分应及时就医。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期间,每月需复查肝功能与甲状腺功能。每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评估心室结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提示心功能减退。
避免自行服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或含咖啡因的提神药物。地高辛片等强心苷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出现视觉异常需警惕中毒。合并房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服药期间定期监测INR值。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能引起心动过缓,用药后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长期焦虑紧张会激活交感神经,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每日放松20分钟。参与社交活动可降低孤独感,每周社区活动不少于2次。严重焦虑时可咨询心理医生,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激烈争吵,营造平和家庭氛围。睡眠障碍者可尝试听轻音乐或温水泡脚改善入睡困难。
老年人日常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防寒。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洗澡水温不超过40℃,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休息并测量脉搏。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健康讲座,了解心律失常最新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