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能引发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等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脑卒中。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轻度心律失常可能仅引起短暂心悸或轻微不适,但长期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会加重心脏负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会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脑部缺血可能引发头晕或短暂意识丧失,严重时可因心室颤动导致猝死。持续心律失常可能使心脏结构逐渐改变,心肌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引发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内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脑血管即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心律失常的危害程度与类型及基础心脏病密切相关。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需立即医疗干预。慢性心房颤动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会显著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时,心律失常更易诱发急性心功能恶化。老年患者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心律失常导致的器官损伤往往更为严重。
建议心律失常患者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摄入刺激性饮品。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需评估抗凝治疗必要性。出现持续心悸、胸痛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必要时接受心脏电复律或植入起搏器治疗。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