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发作时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严重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悸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沉重、加快或不规则,可能伴随心前区不适感。生理性心悸多见于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后,病理性心悸常见于房颤、室性早搏等。发作时应立即静坐休息,避免过度紧张,若频繁发作需就医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
胸闷多由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尤其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更明显。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出汗、呼吸困难,需与心绞痛鉴别。发作时可尝试深呼吸,若持续不缓解应紧急就医。
头晕常发生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因脑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站立不稳,严重时可进展为晕厥。测量血压和心率有助于判断原因,临时处理包括平卧抬高下肢,长期需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乏力是心律失常的慢性表现,尤其多见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表现为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可能伴随体重减轻、食欲减退,需通过抗凝治疗和控制心室率改善症状,同时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继发因素。
晕厥是严重心律失常的危急表现,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发作前可能有黑朦、耳鸣等先兆,意识丧失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醒后伴有定向力障碍。这类情况需立即送医,可能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日常应避免驾驶和高空作业。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遵医嘱适当补充钾、镁等电解质。建议定期监测心率,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点和持续时间。避免擅自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的用量,运动前需评估心脏耐受性,中高强度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