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波动、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心率异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方式确诊。
部分心率异常与遗传基因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这类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伴随晕厥或猝死等严重表现。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包括避免诱因、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或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多表现为短暂性心悸,平静后可自行缓解。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刺激心肌细胞,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患者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口服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普萘洛尔片控制心率。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可能导致室性早搏或心动过缓。典型症状为活动后胸痛,可通过冠脉CTA或造影确诊。急性发作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调脂。
血钾、血镁水平异常会直接影响心肌电传导,低钾血症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可能导致传导阻滞。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不当等情况。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若出现持续心悸伴胸痛、黑朦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心率异常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