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可能与遗传因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晕厥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儿科或心内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心电图是诊断儿童心律失常的基础检查,可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标准12导联心电图能捕捉到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儿,医生可能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提高异常心电信号的检出概率。检查过程无创,但需要患儿保持安静配合。
心脏超声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帮助鉴别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通过测量心室大小、室壁运动及瓣膜功能,可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的潜在影响。检查时需在患儿胸前涂抹耦合剂,探头接触皮肤可能会有轻微凉感,家长需提前安抚儿童情绪。
部分儿童心律失常在静息状态下不易被发现,通过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可诱发运动相关性心律失常。该检查能模拟日常活动时的心脏负荷状态,有助于诊断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疾病。测试全程需医护人员监护,若出现明显不适会立即终止,家长无须过度担忧安全性。
对于复杂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电极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信号,明确异常起搏点或传导路径的位置。该检查属于微创操作,通常需要局部麻醉,术前医生会详细说明风险与注意事项。术后需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避免剧烈活动。
血液检测可排查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代谢因素。心肌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炎,遗传学检查则适用于疑似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患儿。采血前家长可准备玩具分散儿童注意力,减轻恐惧感。
确诊心律失常的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注意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家长需学会监测脉搏,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点和持续时间。遵医嘱定期复诊,不可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若出现持续心悸、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须立即送医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