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通常不会遗传,多数心律失常与后天因素有关。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情绪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与后天获得性因素密切相关。心肌缺血是常见诱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膜电位,诱发早搏或心动过速。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支气管扩张剂的副作用可能干扰心脏传导系统。强烈的情绪波动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提高心肌兴奋性,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少数情况下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确实存在家族聚集性,这类疾病通常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可能表现为晕厥、猝死等严重症状。但这类遗传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占比很低,大多数普通心律失常患者无须过度担忧遗传问题。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出现持续心悸、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家族猝死史者需告知医生并进行基因筛查,普通心律失常患者遵医嘱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