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黄疸或休克,需及时就医。病因多与胆结石梗阻、细菌感染或胆汁淤积相关,治疗以抗感染、解痉止痛为主,必要时手术切除胆囊。
1 急性胆囊炎三大典型症状
右上腹持续性绞痛是首发症状,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约90%患者伴随38℃以上发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75%病例出现反复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部分患者可见皮肤巩膜黄染。
2 发病机制解析
胆囊管被结石堵塞是最常见诱因,造成胆汁滞留和胆囊内压升高。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引发化脓性炎症。糖尿病患者或长期禁食人群因胆汁浓缩易诱发化学性炎症。妊娠期激素变化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3 临床分级处理方案
轻度病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静脉输液,配合山莨菪碱解痉。中度炎症需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疼痛剧烈时可用布托啡诺镇痛。出现胆囊穿孔或化脓性胆管炎等重症,需在72小时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放手术适用于粘连严重者。
4 居家护理要点
发作期严格禁食,症状缓解后从米汤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可饮用金钱草茶辅助利胆,避免食用蛋黄、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恢复期保持每日1.5升饮水量,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
急性胆囊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或胆囊坏疽,突发右上腹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应立即急诊。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胆超声,长期随访数据显示规范治疗后五年复发率低于5%。日常注意维持BMI在18.5-23.9之间,避免快速减肥诱发胆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