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接种前需了解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有效。核心注意事项包括接种程序、适应人群和不良反应处理,禁忌症涉及过敏、急性疾病和特殊生理状态。
1. 接种程序与时间
乙肝疫苗需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三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完成首剂。成人未接种或抗体不足者需补种,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效果最佳。
2. 适应人群筛查
所有新生儿应普种,成年人需先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Ag阳性者无需接种,仅抗-HBs阴性者需补种。家庭成员有乙肝携带者、血液透析患者、HIV感染者等均属优先接种对象。
3. 常见不良反应处理
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生率约15%),可用冷敷缓解。低热(体温<38.5℃)通常48小时自愈,头痛乏力建议多休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1/100万)需立即就医。
4. 绝对禁忌症
对疫苗成分(如酵母蛋白)过敏者禁止接种。急性重症发热性疾病应暂缓,待痊愈后补种。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需专科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不宜接种。
5. 相对禁忌事项
妊娠期接种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可正常接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宜选择细针头皮下注射。早产儿体重达2公斤后按实际月龄接种,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可能需增加剂量。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完成全程接种1-2个月后建议检测抗体滴度,未产生保护性抗体者需复种。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的获益风险比,科学预防才能有效阻断乙肝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