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表层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饱胀、反酸。病因涉及饮食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损伤等,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
1. 浅表性胃炎典型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多为隐痛或灼烧感,餐后加重。部分患者伴随嗳气、恶心,少数出现食欲减退。症状轻重与黏膜损伤程度相关,但不会导致呕血或黑便等严重出血表现。
2. 饮食因素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摄入辛辣、过酸食物会破坏胃黏膜屏障。酒精、浓茶、咖啡因等物质增加胃酸分泌,空腹进食菠萝、山楂等高酸水果可能诱发炎症。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选择小米粥、南瓜等温和食物有助于修复黏膜。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该细菌分泌的毒素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根治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通常14天。
4.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保护能力。必须使用时建议搭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每日3次,或硫糖铝混悬液饭前服用。长期服药者需定期监测胃功能。
5. 精神压力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胃酸分泌,焦虑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腹式呼吸训练能缓解症状。睡眠不足会加重炎症,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黏膜修复。
浅表性胃炎属于可逆性病变,消除诱因后大多预后良好。持续症状超过两周需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其他病变,日常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药物超过两周,正确诊断后90%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