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由病毒感染引起,治疗需抗病毒药物结合局部护理。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下降、接触感染源或压力过大,治疗方法涵盖口服药物、外用软膏和增强免疫力措施。
1. 病毒感染是疱疹的直接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1型和2型,1型多引起口唇疱疹,2型与生殖器疱疹相关。病毒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入侵,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时激活复制,导致皮肤水疱和溃疡。初次感染后病毒终身潜伏,可能反复发作。
2. 免疫力低下是主要诱因。熬夜、疲劳、感冒等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易复发;HIV感染者疱疹发作频率显著增高。保持规律作息、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防御。
3. 接触传播途径需警惕。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可能传播HSV-1型;性接触传播HSV-2型;母婴分娩时可能造成新生儿感染。发作期避免亲吻他人,水疱渗出液具有强传染性。
4. 压力与日晒诱发复发。情绪紧张会抑制免疫功能,临床常见考试或工作压力大时口周疱疹复发;紫外线照射可能激活潜伏病毒,户外活动需使用防晒霜保护唇部。
治疗方法分为三方面:
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发作初期口服200mg每日5次;泛昔洛韦可减少服药次数;严重感染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每日涂抹4-6次加速愈合。
局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疼痛,破溃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抓挠水疱,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冷敷可减轻生殖器疱疹灼热感。
增强免疫力补充赖氨酸制剂抑制病毒复制,每日1000mg;口服转移因子胶囊调节免疫;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复发频繁者建议检测免疫功能。
疱疹治疗需把握72小时黄金期,出现刺痛感立即用药可阻断病毒复制。反复发作超过6次/年需长期抑制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痊愈后病毒仍具传染性,密切接触者应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