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可能增加脑水肿和再出血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白蛋白治疗脑出血的危害主要有渗透压失衡加重脑水肿、凝血功能干扰诱发再出血、过敏反应、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衰、医疗资源浪费。

白蛋白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容,但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外渗的白蛋白可能滞留于脑组织间隙,反向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深,影像学可见水肿带扩大。需联合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药物控制,并监测颅内压。
白蛋白制剂可能稀释凝血因子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可能破坏凝血平衡。尤其合并肝病患者更易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血肿扩大风险。需密切监测凝血四项,必要时输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等止血药物。
白蛋白作为血液制品存在致敏性,可能引发皮疹、支气管痉挛甚至过敏性休克。有过敏体质或既往输注血液制品出现不良反应者需提前进行皮试。发生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

快速输注白蛋白可能使循环血量骤增,对合并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需控制输注速度在每分钟1-2毫升,同时备好硝酸甘油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急救药物。老年患者更需谨慎。
目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白蛋白对脑出血预后的改善作用,盲目使用可能造成医疗资源不合理消耗。国际指南仅推荐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合并脑水肿的特定病例。应优先选择甘露醇注射液、高渗氯化钠注射液等循证明确的脱水方案。

脑出血患者须在神经重症监护下个体化评估白蛋白使用指征,严格监测血压、出入量及神经系统体征。恢复期应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逐步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家属需关注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呕吐或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征兆时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