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脊髓突发炎症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障碍的疾病,核心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因涉及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疫苗接种反应等,需通过激素冲击、免疫调节和康复治疗干预。
1.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如HLA-DRB115与发病风险相关。基因检测可辅助评估风险,但非决定性因素。
2. 环境诱因
病毒感染最常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可触发异常免疫应答。近期疫苗接种史(如狂犬病疫苗)也可能成为诱因,需详细询问接触史。
3. 自身免疫异常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自身免疫病患者易继发本病。血清AQP4抗体检测可鉴别,阳性提示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
4. 病理机制
脊髓灰质和白质同时受累,炎症导致轴突髓鞘破坏。MRI显示病变节段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病灶。
治疗方案:
1. 药物干预
甲强龙冲击疗法(500-1000mg/日静脉滴注,连用3-5天)为一线方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0.4g/kg/日×5天)适用于激素无效者。血浆置换每周3次,共5次,用于重症患者。
2. 功能康复
发病48小时后开始床旁康复,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日2次,各关节20次被动活动)。肌力恢复期采用悬吊减重步态训练,配合功能性电刺激(20分钟/次,每日1次)。
3. 并发症管理
尿潴留患者间歇导尿(每4-6小时1次),便秘者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日)。预防深静脉血栓采用气压治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本病需在神经内科规范治疗,3个月内为黄金恢复期。遗留功能障碍者需持续康复训练6-12个月,定期复查脊髓MRI评估病情进展。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需长期随访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