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治疗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方案,最快有效的方法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及手术取石。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度运动可辅助排石。
1. 药物排石适用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碱性枸橼酸盐类药物能溶解尿酸结石。用药期间需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
2.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合1-2厘米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通过X线定位后,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4毫米的颗粒自然排出。治疗前后需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肾绞痛,需卧床休息48小时。三次治疗无效者需考虑其他方案。
3. 手术治疗针对顽固性大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腰部建立通道直接粉碎取石;输尿管软镜可处理2厘米以下肾结石;开放手术适用于合并解剖异常的复杂病例。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监测肾功能及感染指标。
饮食调整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菠菜、坚果等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者减少动物内脏和海鲜摄入,保持尿液pH值在6.2-6.8;磷酸铵镁结石需严格控制尿路感染。每日钠摄入应低于2克,蛋白质适量控制在0.8-1克/公斤体重。
跳跃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可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结石下移,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分段练习。疼痛发作时热敷腰背部可缓解痉挛,但需警惕持续剧烈疼痛伴发热可能提示梗阻感染,需急诊处理。
结石治疗需个体化方案,急性期以解除梗阻为首要目标,慢性期重点预防复发。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是基础措施。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代谢异常患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