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高血压。早期症状隐匿,需通过尿检和血液检查确诊,严重时可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1. 蛋白尿是核心症状,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克,主要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患者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8克/公斤体重/天,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2. 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按压后出现凹陷。这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使用托拉塞米等利尿剂时需监测电解质。卧床时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
3. 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相关。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食用深海鱼2-3次,必要时服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
4. 约30%患者出现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见。肾穿刺活检可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血压升高者需将目标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缬沙坦等ARB类药物,兼具降尿蛋白作用。
5. 晚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贫血等肾功能不全表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时需限制钾磷摄入,肌酐超过442μmol/L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管理需要综合治疗,每3个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感染后及时治疗。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但需评估感染风险。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太极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