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长期损害肾功能引起,典型症状包括乏力、水肿、尿量减少和皮肤瘙痒。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需结合药物、透析及生活方式调整综合治疗。
1. 尿毒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如多囊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会引发肾脏炎症。严重外伤或药物肾毒性(如长期滥用止痛药)也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其他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未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2. 典型症状识别
肾功能丧失后,体内毒素堆积会出现晨起眼睑水肿、夜间排尿增多等早期信号。病情加重时出现极度疲劳、食欲下降伴恶心呕吐。皮肤因尿素沉积引发顽固瘙痒,部分患者出现肌肉抽搐或呼吸困难。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需立即就医。
3. 临床治疗方案
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3次,通过机器过滤血液毒素。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每日更换透析液4次。肾移植是根治手段,需匹配供体并长期服用抗排异药。药物控制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碳酸钙调节钙磷代谢。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ml,食盐摄入低于3g。
4. 日常管理要点
优质低蛋白饮食选择鸡蛋清、鱼肉等,避免豆制品。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记录尿量。适当进行太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规律透析能有效延长生存期,配合低盐低磷饮食可改善生活质量。出现意识模糊或胸闷等急症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早期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