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的炎症,及时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关键因素包括病原体清除、合理用药及生活习惯调整。
1. 病因与病理机制
大肠杆菌占尿路感染病原体的80%以上,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性活动、憋尿、饮水不足是常见诱因。糖尿病、结石等基础疾病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妊娠期激素变化导致输尿管扩张,孕妇发病率可达10%。
2. 诊断标准与症状识别
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灼痛、下腹坠胀,严重者出现血尿或发热。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酯酶阳性,尿培养菌落数≥10^5 CFU/ml可确诊。需与阴道炎、前列腺炎进行鉴别,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
3. 治疗方案选择
抗生素治疗首选磷霉素氨丁三醇(单剂3g)、头孢克肟(每日400mg)或左氧氟沙星(每日500mg),疗程3-7天。反复发作者需进行6周低剂量抑菌治疗。辅助治疗包括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蔓越莓制剂抑制细菌黏附。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
4. 预防复发措施
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长期预防可每日饮用200ml无糖蔓越莓汁,补充D-甘露糖补充剂干扰细菌定植。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
规范治疗下单纯性尿路感染3天内症状缓解,治愈率达95%。但未经治疗的感染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导致永久性肾损伤。出现发热或腰痛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每年发作超过3次者应进行泌尿系统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