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遗尿症表现为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防治需结合行为训练、心理干预和必要时药物治疗。
1. 遗尿症的表现
夜间遗尿是最常见表现,多数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部分患儿伴随白天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原发性遗尿指从未建立正常排尿控制,继发性遗尿则是已控尿6个月后再次出现。7岁儿童发病率约10%,随年龄增长每年自然缓解率约15%。
2.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占重要地位,父母有遗尿史的孩子患病风险增加5-7倍。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过多。膀胱功能发育延迟造成功能性容量减小。心理因素如家庭变故、入学压力可能诱发症状。少数病例与泌尿系统畸形、糖尿病或隐性脊柱裂相关。
3. 行为干预方法
排尿日记记录连续7天的排尿时间和尿量。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尤其避免含咖啡因饮料。夜间定时唤醒排尿,逐步延长间隔时间。膀胱训练包括白天延迟排尿练习,每次增加5分钟憋尿时间。奖励机制对成功控尿行为给予贴纸等非物质奖励。
4. 医疗治疗方案
醋酸去氨加压素是首选药物,睡前口服0.2-0.4mg,需监测血钠水平。抗胆碱药物如奥昔布宁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作为二线选择,剂量1-1.5mg/kg。尿床报警器通过湿度感应唤醒患儿,需持续使用8-12周。中医针灸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每周3次。
5. 家庭护理要点
使用防水床垫保护层减轻清洁负担。晨起立即洗澡更换衣物维护自尊。避免当众批评,兄弟姐妹间不比较。晚餐减少高盐食物,适当增加山药、芡实等健脾食材。冬季保持卧室温暖,寒冷可能加重遗尿。
遗尿症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多数患儿在综合干预后症状改善。持续半年未缓解需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建立规律作息、减少心理压力比单纯药物治疗更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