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疼痛小便刺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尿路感染,需及时就医排查细菌感染,同时可通过多饮水、服用抗生素和保持清洁缓解症状。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结石、性传播疾病或化学刺激。
1. 尿路感染是首要考虑因素。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发炎症,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热感、尿频尿急。大肠杆菌占80%以上感染病例。确诊需尿常规检查,治疗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疗程3-7天。期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减轻刺激。
2. 泌尿系统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黏膜。肾结石下排过程中引发阵发性绞痛伴血尿,B超可明确诊断。小于6mm的结石可通过口服坦索罗辛扩张输尿管,配合跳跃运动促进排出。疼痛剧烈时需注射双氯芬酸钠解痉,必要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3.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需专项排查。淋球菌感染会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衣原体感染症状较轻微但可能继发盆腔炎。两者均需病原体检测,治疗采用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性伴侣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4. 化学性刺激常见于使用碱性洗剂、避孕套过敏等情况。停用相关产品后症状通常48小时内缓解,可用温水坐浴减轻不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尿液糖分刺激,需检测血糖水平。
出现血尿、发热或腰腹痛应立即就诊,避免延误肾盂肾炎等严重感染治疗。日常注意从前向后擦拭、性行为后及时排尿、避免憋尿等习惯可预防复发。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辛辣饮食,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