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盐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尿酸盐结石通常由高尿酸血症、酸性尿液、水分摄入不足、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从而减少尿酸盐结石的形成。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适当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乳制品的摄入,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因为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增加结石风险。
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减少结晶形成。建议分次饮用,保持尿液呈淡黄色为宜。可适量饮用柠檬水,其中的枸橼酸盐有助于抑制结石形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浓茶咖啡,这些饮品可能增加尿酸排泄负担。
通过口服枸橼酸钾或碳酸氢钠等药物,可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8的理想范围,促进尿酸溶解。碱化尿液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尿液pH值。过度碱化可能导致其他类型结石形成,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别嘌醇片可抑制尿酸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非布司他片是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尿酸产生。苯溴马隆胶囊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需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
对于较大或引起梗阻的尿酸盐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随尿液排出。经皮肾镜取石术通过微小通道直接取出结石,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结石。术后仍需继续药物和饮食治疗预防复发。

尿酸盐结石患者应长期保持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脱水。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和尿液pH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