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升高与熬夜存在一定关联。长期熬夜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等方式导致血糖波动,尤其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或患者风险更显著。

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异常。皮质醇水平在夜间本应降低,熬夜使其持续偏高,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并抑制胰岛素作用。同时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分泌、增加饥饿素水平,易引发高热量饮食偏好,间接加重血糖负担。部分人群熬夜时伴随的夜间进食行为也可能直接造成血糖峰值。

对于胰岛功能受损者,熬夜的影响更为突出。2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或抵抗,熬夜会进一步削弱胰岛β细胞功能。临床观察显示,连续三天睡眠不足5小时可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若长期熬夜,血糖控制难度会显著增加。某些特殊体质人群对睡眠剥夺更敏感,可能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

建议监测夜间睡眠质量与晨起空腹血糖的关联数据。出现持续血糖异常时,除调整作息外,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内分泌疾病。保持22点前入睡并确保7小时睡眠时长,睡前2小时避免蓝光刺激和碳水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糖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