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矮小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心理社会性矮小等原因引起。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三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以下。
父母身高较矮可能导致儿童身高增长受限。这类儿童通常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但身高始终处于低百分位,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身高增长曲线,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对于明确家族性矮小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长期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发育。这类儿童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头发枯黄等症状。家长需注意提供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搭配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严重营养不良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补充剂。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年生长速度不足4厘米,典型表现为圆脸、短下颌、腹部脂肪堆积。需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确诊后可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还会出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这类患儿通常伴有原发病症状如气促、浮肿等。需先控制基础疾病,如肾病患儿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蛋白尿,待病情稳定后身高可能逐步追赶。
长期遭受虐待或情感忽视的儿童可能出现生长迟缓,解除心理压力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家长需改善家庭环境,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赖氨酸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改善食欲。
建议家长每3个月测量记录儿童身高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保证每日500毫升奶制品、1个鸡蛋、50克瘦肉的基础营养摄入,每天进行30分钟跳绳等纵向运动。若年生长速度低于4厘米或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进行骨龄片、生长激素检测等检查。避免盲目使用增高保健品,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