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的身高是否较高需结合具体发育阶段判断。性早熟儿童早期可能因骨骼快速闭合导致成年身高偏矮,但部分患儿在规范干预后可能达到遗传身高。

性早熟患儿在青春期启动初期可能出现暂时性身高增长加速,主要与性激素促进骨骼生长有关。此时骨龄常超过实际年龄,若未及时干预,骨骼提前闭合会导致生长周期缩短。临床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性早熟儿童最终身高常低于遗传靶身高5-10厘米,尤其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者风险更高。

通过规范治疗可改善最终身高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有效抑制性腺轴活动,延缓骨龄进展。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可帮助追赶生长,部分患儿经2-3年系统治疗后,身高标准差积分能提高1-2个等级。但治疗效果与开始干预时的骨龄、遗传潜力密切相关,骨龄超过12岁的女孩或14岁的男孩改善空间有限。

建议家长发现儿童有乳房发育、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提前表现时,及时至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定期监测骨龄和生长速度,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1小时纵向运动等促生长措施。避免接触含雌激素的护肤品或塑料制品,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